您的位置 >> 首页 >>德育经纬>>体卫艺工作(天印校区)>>>> 正文
警惕,青年学生正成为肺结核易感人群
发表日期:2017/3/29 15:36:18 作者:左利娟 有1088位读者读过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被感染。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世界结核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或译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定于每年的3月24日,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并积极宣传此病的防治的重要。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要的目的是动员公众支持加强在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使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手一结核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在我国,以前大多数人认为结核病是“穷病”,农民及中老年人是易感人群。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却发现,青壮年患肺结核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白领、学生等发病数增多。近年来,我省中学、大学校园里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伤害。
这几年结核病菌容易在中学和大学传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1.从学生角度来看,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缺乏锻炼,熬夜,生活没有规律,导致免疫力低。
2.从居住方面来说,学生宿舍房间拥挤,不经常开窗通风,在这种环境里,只要有一名学生患了结核病,就很容易在学生中扩散开来。
3.如果患病学生出于某些原因隐瞒或忽视病情,或因经济问题耽误就医,也容易导致同学间的互相传染。
面对频发的结核病疫情学校应该如何应对?
1.首先,学校要做好新生入学体检,严格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缺课原因。如怀疑为肺结核,应追踪了解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其次,做好结核病学生休学和复学管理工作。根据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的休学诊断证明,对于需要休学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学校应做好说服劝说工作。
学生应该如何预防结核病呢
1.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开窗,每日开窗半小时以上进行自然通风;被褥、衣物要经常晒太阳,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要注意劳逸结合,营养合理,提高机体抵抗力。大中学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饮食结构要合理,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3.若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及早就诊。主要的可疑症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咯血或痰中带血;另外还有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同时可能还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午后低热、夜间出汗、体重减轻等。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个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核心知识:
(1)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2)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结核病;
(3)得了结核病应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和管理;
(4)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5)咳嗽、打喷嚏掩口鼻;
(6)不随地吐痰;
(7)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8)养成开窗通风习惯;
(9)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