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发表日期:2007/11/15 11:24:03 作者:无 有1335位读者读过

防止传染病蔓延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中华人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因此,学校的老师、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领导都有责任在发现传染病后及时报告,尤其是法定需上报的传染病,应尽早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蔓延。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学生个人如何及早发现自己或他人患病并及时报告;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学校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各自的责任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一、生学如何应对传染病

(一)发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

   学生本人出现或发现其他同学有以下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其他负责人:

出现发热、呼吸较平时急促、发冷、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喉咙痛、胸痛、全身酸痛及乏力(原因不明)、咳脓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简要隔离措施,如向老师或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要求提供一个口罩,并接受适当的隔离,等待诊治。

出现腹痛、腹泻令欲不振、呕吐等症状。

手脚、头皮、躯干出现水疱或皮肤出疹子、疥疮或头虱、皮肤搔痒等。

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

曾被犬、猫及其它动物舔、咬伤,对声、光、风等敏感,出现“恐水”现象。

其他自己感觉明显的异常或身体不适。

报告时应该尽量将有关症状的性质和特点描述清楚。

住宿生之间接触多,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学生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自己及宿舍其他同学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大多数患者在感染传染病时会出现一些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被察觉。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同学出现精神萎靡或与平时表现不一致等情况时,也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

(二)及时报告病情进展

1、学生在校内感到不适或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听从班主任安排,不能隐瞒病情。

2、学生在家中患传染病,应及时就诊,学生家长应将学生病情能知老师。

3、住宿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宿舍长,由宿舍长或学生本人报告老师。

    报告内容包括:症状、发病时间、有无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出现症状后是否与他人接触等。

    采取相应措施

学生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避免与其他同学或他人密切接触;

      避免与其他同学共用生活用品;

      不隐瞒自己的病情;

      配合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有关的流行病学调查;

      服从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救治或隔离安排;

      注意洗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发生呼吸道感染,应主动带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患病学生何时返校则要听取医生建议,根据疾病性质、治愈情况而定;

    教师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来说,越早发现传染病疫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造成的危害就越小。那么,作为学校教师怎样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怎样应对传染病疫情?

    及时发现疫情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学校老师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同一楼层短期内有多个学生出现相同症状时,例如发热、皮疹、咳嗽、呼吸急促、头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及乏力等,应高度注意是否为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班主任或教师、宿舍管员等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经他们初步判断后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

         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老师如在短期内也出现相同的症状,应按照上述方式处理。

         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员中有2例或2例以上在进食相同食物后短时间内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而未进食的同学没有发病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食物中毒。

         请病假的人数突然增加。

         病人有可疑传染源接触史:如在校外或家中接触过类似病人或某类动物,吃过不洁食物或饮用过不卫生的水等。

         单个病例发生,有时也应当作暴发流行对待。例如以往从未出现过的病症,或是以公众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禽流感流行期间,学生或教职员工出现突然高热(38℃以上)或呼吸急促情况,应保持高度警惕。

    及时报告疫情

     报告程序:任何老师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都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本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若可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则将患者送往相关医院进行诊治;如不能排除传染病,则应在最短时间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内容: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发病者具体姓名、患者发病情况、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

     报告的同时应采取的措施:

       将情况通知家长,争取家长配合。

       如果学生病情紧急,应在报告的同时立即将学生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或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进行处理。

       若怀疑为食物中毒,则应在进行紧急处理、及时报告时间,还应注意保存好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查验。

       如果怀疑为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应立即开窗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

       尽量将患病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

       应注意加强和媒体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注意了解发病的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发病人群的分布等,以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

       密切注意学生病性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时参考。

       减少学生集会,增加室外活动。

(三)、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1牢固树立预防控制传染病意识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旦在学校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必将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作为学校老师一定要把保护和捉进学生和健康状况视为自身的责任,要在日常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

2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包括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要重点掌握学校经常发生的传染病的各种典型征(见第一章)和处理办法。

3配合学校进行常规卫生工作,执行晨检制度、请假制度,协助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全机掌握班级学生健康情况,以便出现病情时能及时发现。

(四)有会对性地做好卫生工作

         不同的传染病,有着不同的流行特点,因此,应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冬春季注意窗通风,开展并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以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应注意食品卫生,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以预防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

         不同传染病的患病率在大、中、小学也有很大区别,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易患疾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差别较大,应分别对待。要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日常卫生工作及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准备工作。

         当地发生疫情或校内发生疫情时,应根据学校安排,做好防病工作,如组织学生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班内采取消毒措施等。

下表是部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的建议。

表3   部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相关传染病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等

预防近距离 飞沫/空气传播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丢到垃圾桶;

3、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用正确方法洗手;

4、患者、照顾患者的人中均应戴口罩;

5、尽量与患者保持最少1米距离,避免密切接触;

6、需要时穿防护衣物。

结膜炎、头虱等

预防接触传播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

      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个人物品;

      接触患者后应立即洗手

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等

预防消化道传播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等,生吃瓜果前要彻底洗净;

    注意食用及选购新鲜食品和水产品,不吃外表、气味或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

    避免生熟食物混放或使用同一菜板和菜刀加工生熟食物;

    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餐饮具应及时洗净、消毒。

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预 防 血液/体 液传播

1、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与针头;

2、如果发现遗弃针管、针头,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家长;

3、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5、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疟疾(蚊子传播)、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播)、狂犬病(狗、猫等传播)等

预防虫媒/动物传播

1、保持环境卫生,杀虫、灭蚤、灭蝇、灭鼠、灭蟑螂,盖好垃圾,日产日清;

2、疫情流行地区或季节应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蚊帐)

三、学校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一)学校领导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过程中的职责

   学校领导是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中出现个别或多个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及学校中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不明原因的群体症状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疫情时,学校领导都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二)学校所在地区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处理措施

   学校所在地区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而校内尚无疫情发生时,学校领导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所在地区发生传染病的特点、严重程度、流行情况等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避免传染病向校内蔓延。并采取如下措施。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对全体师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缺勤者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发现身体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院或在家接受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所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加强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要求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并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避免因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情况;

       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学校内出现传染病病例时的处理措施

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校领导在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时,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其蔓延,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所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工作要规范、扎实、有效。具体要求如下:

      学校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病例的处理措施

    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学校应对病人跟踪了解。

    学校进行晨检时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要求其到学校卫生室休息;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作初步检查,并立即通知其家长/监护人,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学校老师护送去医院。学生中若发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医治,并采取相应的防措施。如学生情况危急,老师、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带学生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或马上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诊治。

    学生或教职工如在家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报告学校,退热后继续观察两天,确认无反复,并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方可返校。

    密切跟踪或登记师生病假或患病情况,以便必要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相关资料。

    如怀疑发生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经常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如怀疑发生肠道传染病,应将剩余的食物及呕吐物封存,留作调查用。

      学校内发生传染病确诊病例时的处理措施

    劝告患有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暂时不要上学、上班、并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和在家休息,同时,要求密切接触者留家观察或就诊。

    避免患病学生或教职工与其他人进行密切接触。

    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曾经去过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过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迅速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病人后要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防治的信息;同时加强对教职和学生的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避免谣言传播,维护校园稳定。

    学校应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及同学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老师或请同学转告老师。

    通知学生家长,并清楚说明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的病症,要求学生家长留意其子女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不宜上课,必须及时就诊。

    疫情发生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学校室内集体活动,增加学生室外活动。

      学校内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处理措施

    及时隔离病人,尽快使病人得到治疗

    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病人群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之间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

    疫点消毒。对学校所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工作可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操作或在其指导下具体实施,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通风换气。

    疫情调查。学校应密切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以及家庭成员等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发生大范围疫情时,经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后,学校应配合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学校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预防接种工作。

    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报告工作。

    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布疫情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情况,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对被隔离观察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消除被隔离观察人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做好学生家长的接待与宣传解释工作。

    学校在传染病暴发、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须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四)几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具体办法如下:

      细菌性痢疾:对细菌性痢疾患者,宜早期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至其症状消失后,2-3次粪便细菌培养呈阴性,或大便正常一周才可解除隔离。对患者的住处和食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传染。

      流行性感冒: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用漂白粉、来苏水等消毒,减少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如暂停大型集会等。建议接触者戴口罩,加强教室内的通风换气,或用乳酸、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对一些密切接触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施用某些非特异性药以阻断流感的蔓延。

      流行性腮腺炎: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隔离治疗,隔离病人自发病至腮腺肿大消失止。痊愈后,须持医院证明,方可入托入学。提倡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并尽量做到外出戴口罩,加强食具等用品消毒。加强晨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麻疹:发现麻疹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一般接触者不进行检疫。开窗通气,切断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对患者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对学校中接触病人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加强教室通风换气。水痘患者的用具等需要暴晒或煮沸消毒。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对患者可隔离,患者的用具彻底消毒。本病发生流行时,应严格禁止病人到游泳池游泳,为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学生也应暂停到游泳池游泳。对病人的治疗要彻底,以防其成为慢性结膜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应隔离治疗。对病人所使用过的器具、衣物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对其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家庭、宿舍等)也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对周围接触人群进行病原学检查。阻断粪_____口传播途径,搞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饮生水,不共用餐饮具以及牙刷等个人盥洗用具等,消灭蚊蝇,妥善保管食物,不食生蔬菜和贝类食品。为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以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

(五)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

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可参照以下流程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

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doc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