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校园动态>>党团工会少先队>>团队园地>>>> 正文

《传承中华美德 争做文明少年》

发表日期:2020/10/19 9:12:39 作者:朱凡 有1525位读者读过

传承中华美德 争做文明少年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胡琢然,来自初一18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  争做文明少年》。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闪耀着人们用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出光芒,中国成为著名的“礼仪之邦”。

小时候,我们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这个典故讲的是黄香在9岁时,母亲去世了,悲痛的黄香将对母亲的思念与爱全部倾注到了父亲的身上。冬天天冷,黄香便先钻到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将被窝焐热。这是孝顺美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这是谦让美德。

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这是爱国美德……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将这个流淌的血液堵塞,那就不要再说中国是什么“礼仪之邦”了。中华美德,不该是图书馆里的“高谈阔论”,也不该是墙上下的白色粉笔灰,更不该是大型活动后留下的满地狼藉。

传承与发展中华美德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更是一种民族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同学们,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家喻户晓的孔融,也不一定像周总理那样做出惊天伟业,习主席说过: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同学们,扪心自问:

每天早上,孙校长都会在学校门口迎接我们每一位上元学子,当我们从他面前经过时,向他问候了吗?课间十分钟,我们拿着水杯去饮水机灌水,做到有序排队了吗?走在校园内,碰到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师时,我们问候“老师好”了吗?在食堂就餐时,我们做到“食不言”了吗?真正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了吗?借阅的书看完后及时归还了吗?

诸如此类,我们可以做到的还有很多。放学时,跟送队老师说声“再见”,向风雨中辛苦等候的家长说声“辛苦了”;看到同学有困难,不予嘲笑,而是主动上前帮忙;不小心撞到别人时,送上一句真诚的“对不起”;弯下身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用美的行为为优美的环境锦上添花;做一次家务,用汗水荡漾开父母甜甜的微笑;让一次座位,为社会增添一串和谐的音符……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能做到的呀!

北宋范仲淹从寒门学子成长为国家栋梁,他去世后,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是“文正”。“文”是宋朝对一个人学识的最高评价,“正”是公众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评价。他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从古至今,树立良好的品德,对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中华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努力成为他人的榜样,说文明语,做文明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文明少年,且看上元学子!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初一(18)班 胡琢然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