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校园动态>>>> 正文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发表日期:2021/6/10 10:32:03 作者:陈远根 有4967位读者读过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编者按:一位好教师有两个人生,一是走好自己的路,二是影响学生的人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什么是老师?老师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意义炼进伟大的教育事业,把孩子培养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实践者。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于漪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上元学子。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编发一组学生读后感。

D10887211F9644124AF2030D143FA4E4

一、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

上元中学初二(1)吴佳乐   指导老师:黄菊花  班主任:李莉

 如今的中国已不需要学生们上街呐喊亦或是彷徨,中华已然崛起,然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的少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少年中国者,则是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正是因为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全方位的育人观,不仅以教师满腔热血的爱感化学生,而且全面公平教育学生,让每个她教过的学生都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这让我想起在2020年的寒假,新冠病毒汹涌来袭,从武汉开始,瞬间席卷半个中华大地。在灾难面前,有无数坚毅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力量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面对病毒,我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少外出,少聚集,居家隔离。在特殊的时刻,我们上元中学的老师们坚持停课不停学的原则,给我们送来了播种知识的种子,通过网络直播,认真学习各科老师们精心准备课件内容,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老师们每天坚持到学校的直播教室给我们上课,课上我们和老师们交流、互动课下老师及时认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并反馈给每一位同学。当我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老师们熟悉的脸庞,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我又可以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了。直播课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直到疫情全面稳定,我们才重返校园。我们的学业一天也没耽搁,在期末考试中大家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27DBBF3A041C34A97A8ED9509B16934

上图:2021年6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侯晓博老师正在组织同学们复习迎考;下图:本文作者认真做复习试题

林语堂说:“每个人的生命都相似。只是点缀在生命里的希望和梦想使它有所差异。”作为当代的少年,我们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曾有少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有少年为中华之复兴而奋斗。只要我们自强不息,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变为现实。

作为当代的少年,理应吾辈当自强,既要有远大的梦想,也要有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实力,以个人远志为航向,与中国梦合流,与时代梦交汇,驶向更广阔更深远的海域。

作为当代的少年,我们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自身做起,不断努力追求上进,好好学习,领略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加砖添瓦。少年们,勤奋吧,上进吧,尽情地播撒汗水和泪水,收获喜悦和欢乐。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二、读《楷模》有感

上元中学初二(2姜奕菲   指导老师:陈宜芹  班主任:陈佳

我在这里庄严写下自己对《楷模》一书的读后感。

楷模一词,被解释为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后汉书·卢植传》有记录“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楨干也。”《南史·庾肩吾传》“至如近世 谢朓 、 沉约之诗, 任昉陆倕之笔,斯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宋朝的叶适《谢宰执登科》中写道“固无以动世俗之耳目,斯可以为治道之楷模。”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楷模”的影响甚为深远。

旧时的楷模早就成为了天幕中的点点繁星,依旧发亮但是离我们太过遥远。那么,现如今可还有楷模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在《楷模》中写到的九个榜样里,也不缺乏未来的繁星。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于漪。

于漪在1929年出生于镇江,在战争中度过了童年和青年。这样的经历塑造了她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理想。抗战胜利后,于漪克服了种种艰苦,考入复旦大学。受大学里的诸位教授影响,成为了一名教师。

步入工作后,困难接踵而至。于漪被调入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成为名历史老师,刚摸到门边,又让她转去教语文,这不是她擅长的,怎么办?“党要我们做啥,我们就做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于漪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的语音、语法、修辞和逻辑,通过自学把大学中文系的主要课程啃了下来。虽然经历挫折。“一切为民族”的理想却不曾动摇,动乱年代,于漪没有倒下,她心里想的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彰显善良的人性,驱赶内心的兽性。1985年于漪成为上海市第二师傅学校的校长,提出“两代师表一起抓,一个心眼为学生”。任上带领学校确立了“聚精会神抓教学”的中心目标,构建起教与学两个网络架构,着力规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各项环节、步骤,形成有效的评价、反馈、研究机制;根据《中等师傅教学方案》,建立起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等板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D726AACA246CF0E703CEE45BE7DCD8C6

上图:2021年6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道德与法治学科张成娣老师正在为大家讲解试题;下图:本文作者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一节语文课,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更要注重学生的思考,一名学生回忆说,在教《卖油翁》是,于漪准备了一枚铜钱,当讲到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置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是,她出示了这枚铜钱。学生们都没见过铜钱,无法形象直观地体会到往铜钱孔沥有多难。而于漪的这一个举动,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和思考,学生们边看边做动作,学的专注,学的快乐。

1177AEBAE51C01B83CD15DE557E6C02C

(图中左一为本文作者姜奕菲同学,班级副班长,新时代好少年,多次参加区级“四史”学习教育展示,特长突出、发展全面。翁子腾、宋雨琪两位同学来自我校初二(9)班,班主任张海艳老师

可以说,于漪老师是师之楷模。

在当下,人民教师正在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许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位或者一群同于老师一样的老师。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浇灌着我们的未来。老师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他们将铸造社会崭新的未来。如此伟大的一个群体,当为楷模!

三、榜样的力量

上元中学初二(3)班狄晓蕊   指导教师:陈宜芹  班主任:庆轩云

榜样给我们树立美好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撒下道德的种子,用爱心和善良去浇灌培养,使我们终生受益。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榜样,我也不例外,我的榜样就是人民教师——丁漪。

 丁漪是谁?一名伟大的教师,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并在2019917日,被习主席授予“人民教育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但最开始时,丁漪的教育道路其实并不顺利。

 刚进入教师的岗位时,她是一名历史老师,没有历史专业背景的她,自己在家看书自学,摸索教育门道。就在历史教育开始有进展时,又因学校缺少语文老师而“转行”。在这之前,丁漪所学的高中语文都是文言文,老师串讲,不讲究教学方法,学汉语用的是章太炎的注音符号,甚至拼音连碰也没碰过,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同意教语文。但,丁漪却偏偏迎难而上,接受了这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随后三年的时间里,她每天530起床,午夜1点休息。除了备课、批改作业之外,丁漪把业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汉语、语音、修辞和逻辑,硬生生自己将其“啃”了下来。在被语文教研组的组长说“没有找到语文教学的大门”时,没有气馁,反而是孜孜不倦的学习,改变。她下定决心不仅要找到语文教学的大门,还要能登堂入室。这样的想法,成为了她一生勤劳不怠的动力。

虽然教学方面有了突破,可困难的大手并没有放过丁漪,而是如暴风雨般接踵而至。动乱年代,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并不全面,竟然有一个初中生将丁漪的腿打伤,整整两年才得以恢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文学者来说“地狱”一样的十年文革。谁也没想到,这些困难不仅没有把丁漪打倒,让她的理想动摇,竟使她越挫越勇,更坚定了要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彰显善良的人性,驱赶内心的兽性的想法。最终,丁漪凭借她的一腔热血和崇高理想被评为上海首批语文特级教师。勤奋、踏实、坚持、负责成了她教育生涯的简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使得丁漪成为了自己心中真正的人名教师

CD482CB41E46D6349BF1A7A1E5E125DF

上图:本文作者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下图:2021年6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准教师蒋啸宇在庆轩云老师的数学课上向师傅虚心学习课堂技艺

   小草因为永不放弃,才从星星点点的貌小,汇成一片绿意大地,瀑布因为永不放弃,才从滔滔不绝的水,聚积成海洋;山丘因为永不放弃,才冲破阻碍,变成一座群山。丁漪的事情更让我明白了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麻烦和困难,但不管过去的我有没有勇敢面对,从今天开始,都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面对困难不动摇,不放弃,认真完成每一件事,像丁漪一样,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所以找到自己心中的榜样是重要的,因为他会用很多自身事例来引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四、用生命在歌唱

——读“人民教育家”于漪事迹有感

上元中学初二(10)班卢欣蕊   指导教师:赵小虎  班主任:赵小虎

   从教60余年来,于漪从未离开过讲台,她肩膀单薄但一身正气,始终挺着中国教师的脊梁。她的教育事迹和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于漪心系祖国,心系教育事业。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于漪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一切为了民族”。大学毕业后,于漪为服从党的命令,“转行”做起了语文教师。高度自觉的使命感使她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于漪的课堂的魅力巨大,她十分注重教师授课的“三动”,她也尊重学生的想法,因为师生是互相帮助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身上的优点会被放大,潜力可能被开发出来;老师也会深入思考,并取得收获。于漪还认为“美育不仅是课内,更要全面关心。”身为老师,能走进学生,并因材施教,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就是教师的责任。于漪为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她踏踏实实,无私奉献,孜孜不倦。于漪为国家教育建言献策,提供思想养料,传授先进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

学习了于漪老师的事迹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教育思想。都说思想是决定一个人高度的前提。于漪老师一直在在不断探索着,她提出“3个制高点”,“站在国家需求,人才培育,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教文育人对于于漪来说,不仅是教学生应对考试之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终生受益,让中国教育更好,中国教师有自己的教师学。

F1E82D04E44C13F39DDD240160E4C468

上图:本文作者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下图:2021年6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蔡玲老师正在上数学课,嗓子虽沙哑,但依旧坚守课堂

   于漪的精神也令我敬佩。于漪虽然离开了一线讲台,但她仍心系教育事业,她一腔热血地培养起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于漪与其他资深教师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培养新教师,他们注重实践,于漪用教育生涯的经历亲身传授给青年教师,钻研业务,培养良好师德,促进精神成长。所以说她是中国教师的榜样也不为过!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于漪一直坚持著作,竭尽全力,出版《教育的姿态》《语文的尊严》等。她说过“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于漪也深切地做到了。

   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个职业早已融入了于漪的灵魂深处,这就是师之楷模。

五、根

     上元中学初二(13)班李冉   指导教师:胡丹  班主任:徐芸

 最近阅读了一本在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倾情奉献的名为《楷模》的书。当我阅读到于漪老师提出的“育人要育心,浇花要浇根……”时,突然想到了奶奶每当我去菜地陪她去浇菜,老是说的一句:浇菜要浇到根哟……

860F9C4311F0BCDDAC46F87B00BAE571

(本文作者李冉同学的奶奶:浇菜要浇到根哟)

 说到“根”,我不得不提到我奶奶。奶奶年逾古稀,皮肤黝黑,寡言少语,但身体健朗,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一名出身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一辈子都在农村,地地道道农村妇女。每天就喜欢拨弄着老家的仅剩的六亩八分田和离农田不远的那“七邻”菜地,我到今天为止都不知道那所谓的“七邻”菜地是多大面积,只是知道一块一块的相邻着有七块,被奶奶称为“七邻”。据说这是爸爸在“分田到户”时抓阄时抓到的,也是奶奶嘴里老是念叨着的“这六亩七和七邻地是咱家的根,要好好种……”

 我一般放寒、暑假都会应爸爸的要求去“农村老家”待上一段时间,起初我很是不情愿,农村到了夏天全是蚊子,小虫子,一天热到傍晚,虽然烈日小了些,但是总会被奶奶拖着去菜地上浇水,每当我偷懒或者不情愿的时候,总会听到奶奶唠叨“浇菜要浇根”“土地是咱农民的根”......但这时我总会在心里嘟哝着:“我又不是农民……”每当我回到家里跟爸爸说起这些事,爸爸也总会说“老家是我们的根”,我听到爸爸说这样的话,也会想“根,根,根,我们还会回去做农民吗?我们还会回农村住吗?……”

 直到有一次……

2D87EF612A6B91C0E6B8A069615004E4

(本文作者李冉同学:班长、区优秀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也是一个暑假,应爸爸的要求回奶奶住上一段时间,虽然百般不愿意但终就“胳膊拗不过大腿”。回到奶奶那里当天下午就被奶奶喊着去“浇根”,那天可能是天太热的原因,去菜地浇水的人特别多,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很少有年轻人。一路上,每碰到一个人总有人主动的跟奶奶打招呼“邵老师,下地呀”“邵老师,浇水呀”“邵老师,年纪大了,该到儿子那里享享福了”......奶奶都一一微笑应着,但每说到“享福”之类的,奶奶都会严肃的提到那一套“这是咱农民的根,不能丢……”以前也许年龄小,没太在意,但这次,我突然发现有些不一样:农村人之间称呼都是“谁家妈妈”,“谁家爷爷,奶奶”或直接平辈之间“老张”老李”呀之类的,很少说“老师”这样的称呼。到了菜地上,相隔着奶奶的菜地上,好多人也在给菜在浇水。奶奶在浇水,我就看着,然后想起一路上的“邵老师”,我就很好奇的问奶奶:“奶奶,为什么别人都称呼你为邵老师?”奶奶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下汗,看了看我,眼神中突然一亮,嘴角上扬,突然回身一看菜地上的菜,淡淡的回答到:“老师,是别人对你的尊称,是我们村里的人厚道!没有什么。”这时,相邻菜地的一位老爷爷听到我跟奶奶的对话,停下手中的浇水的器具对我说:“你是邵老师家的大孙女吧,来来来,你奶奶不愿说,我来跟你说说……”

原来,奶奶年轻的时候是村上的唯数不多的高中生,那时候村上有文化的人太少了,国家属于百废待兴,奶奶响应党的号召做一名代课老师,周围的几个村子只有我们村上一个小学,刚开始只有二、三名老师,有的还是一个教室两个班级,当时农村的观点还很落后,很多孩子不是逃学就是逃课,有的家长也不愿意孩子上学,奶奶当时和学校的老师轮流的挨家挨户的给孩子做工作,给家长做工作,奶奶当时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根,是我们国家的根,我们要好好浇灌……。在奶奶和当时学校同事的努力下,二年后我们村里的小学就升格为“完小”,“完小”的概念就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完整建制的小学。奶奶也在那一年光荣的入了党,奶奶居然是有着近40年的老党员。但后来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奶奶离开了教师队伍加入了镇上濒临倒闭的企业建设中,后来企业改制后,奶奶又一次响应国家的号召回老家务农。

  当天晚上,吃完晚饭,我问奶奶:“现在没做老师,您后悔吗?”奶奶说:“遗憾但不后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党是我们中国的根。党是灯塔,照耀黎明前的海洋;党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做老师,孩子是老师的根;做农民,土地是农民的根……”奶奶如是说……

469594A9C3F0946B856DCC4EA13F0708

上图:本文作者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认真做复习试题。下图:2021年6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陈家顺老师正在巡视课堂、组织期末复习

奶奶的“激扬文字”让我对这个眼前的“农村妇女”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突然为以前很多的“不情愿”感到无地自容。“根”,什么是根?原来在奶奶的眼里,跟党走是根,做一行爱一行,扎根行业,努力工作……这些才是根。也让我对根有了些清醒的认识:中国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不崇洋媚外,努力学习,立志报效国家这才是我们学生应有的“浇根”。

六、靠近榜样,不负年少

上元中学初二(15)班刘万娟   指导教师:马惠   班主任:马惠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是楷模中于漪奶奶说过的话。而这句话就像一盏引路灯,将我带进了于漪奶奶的教育生涯。

1929年正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局动荡不安,而于漪就出生在1929年的2月,残酷的战争和不成熟的教育伴随着于漪的成长:她曾亲眼看见有学生拿皮带抽老师,破坏门,烧地板。也是因为在这种惨痛的经历下,于漪小小的心灵深处已经种下了一颗热血赤诚的种子,并悄然在生根,在发芽。

1959年于漪心中的种子己长出了粗壮的树干,上面开着点点害羞的花苞。于漪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转行的任务,成为了一名非专业的语文老师。20年后,于漪心中的种子经历了无数次凋零和无数次重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枝头的新绿衬着肆意绽放的花朵,多么美丽!是的,于漪成功了!她成功地将从前那一个弱小无力的小姑娘经过层层抽丝剥茧蜕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教师!

在她六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漪一直抱着百分之两百的激情,燃烧着自己,感染着学生,“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这一句话可谓是于漪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于漪如今已是90多岁的高龄老人,时光染白了她的两鬓,压弯了她的脊骨,但她依然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讴歌着教育

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没有什么比师德的榜样更有强大的力量,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启蒙者。

于漪,无愧于师者,无愧于学子。

合上书本,看着封面楷模两个字,我想,在榜样光芒的照耀下,我们似乎是很渺小,但是我们只有努力向榜样看齐,才会发现我们也在慢慢长大,成熟。成熟不仅仅像秋日下泛着红光,体态圆润的苹果,更像是发酵多年的陈年老酒,而这一切,都是榜样的力量。

1170B2524DF322FF37F9994F9948794B

上图:2021年6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金婷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讲解英语难题;下图:本文作者紧跟老师讲解,认真复习、冲刺期末

我们生长在五星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少年们,一起并肩同行,肆意地享受年少时光,抓住每一朝霞余晖,抱着对榜样的崇敬对未来的期许,奔向远方,靠近榜样。

结束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崇高的人生境界。作为教师,我们要像于老师一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努力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喜欢我教的学科”、“喜欢我”,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把教育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把做好教师当作一辈子的追求。

南京市上元中学

2021年6月10日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