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校园动态>>>> 正文

思而改之 习以惯之——南京市上元中学《习惯的力量》江宁共读有感(第32讲)

发表日期:2022/9/21 5:20:00 作者:陈远根 有887位读者读过

思而改之 习以惯之

——南京市上元中学《习惯的力量》江宁共读有感(第32讲)

作者简介】:黄佳影老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通大学,于2020年8月由教育局分配至南京市上元中学,担任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所带初三(1)班班风纯、学风浓,任教班级成绩优、进步大。

9DB1CE190ABF631B0A7622FCEC87A5E3

正文】:本周江宁共读的第32讲,是由张宇辰老师带领大家学习查尔斯·杜希格(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所著《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却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励,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530C3D3A64E39C4335D7FB486A1A65C6

世上没有人会否认习惯的力量,甚至说其力量之大,让人觉得习惯简直没法控制,一旦形成根本不可能改变。想想你N次减肥未遂、边剁手边收快递、立志绝不再拖延然后又刷了一晚上微博、头悬梁锥刺股发誓每日读书却一个月回头看书仍只翻到第3页的惨痛经历就知道了!但习惯是否真的如此神秘,神秘到不可攻克?《习惯的力量》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有个坏消息:习惯是不能根除的。但好消息是:你可以用另一个习惯来代替它。

 《习惯的力量》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揭示了习惯的运作机理。你无意识中做出的习惯性行为,其实都可以分为3个部分:

 比如,你一听到叮咚一声微信提示声(暗示),就会忍不住去查看手机,然后可能不知不觉就刷了20分钟朋友圈(惯常行为)——你大概不是想了解谁的动态,或是为了获取资讯,而最可能的是你的大脑渴求能获得分心和休息(奖赏)。虽然当你猛然发现自己20分钟啥正事没干时,你会懊恼、会自责,但马上当叮咚声再次响起,99.9%你还是会去伸手拿手机。——而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动作,你的大脑根本没参与决策。这就是习惯。先把这个回路公式印在脑子里,然后透过这个眼镜去看你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几乎都能分解出其中暗藏的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所以,改变习惯的诀窍是先辨别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三大要素,然后让它们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

这本书还教了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新的习惯以及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方法。当然,过程描述起来简单,做起来绝没那么轻松。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认清自己,认清习惯背后的“看不见的手”,做到知己知彼,从而通过刻意练习来形成新的习惯。正如书中所说的:生活就是各种习惯的集合。一旦你清醒看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仿佛有了万能武器,然后你就可以甩开膀子放手大干了。

张老师还讲到了一种很有趣的效应“狄德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原本是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但结合习惯的改变其实有时候正需要“狄德罗效应”,以微小的改变为开端,万事开头难,从难度较低的小习惯进行改变,会相应引发对原有现状的不满足,这种正向的不满足与欲望继而激发人不断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行为动力。

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一旦我们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的原理,我们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和责任。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我们造就习惯,后来习惯成就我们”。利用习惯的力量,即使我们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撰稿:黄佳影;校对:陈远根;审核:孙克君)

77728C62011A439ADF5AB27A16EA5801

激活主体 赢在课堂 内生发展

ED69B6DFFAE031161F60E6485ADF79C0

钻研教材 研究试题 分析学情

【学习预告】:江宁共读第33讲:9月26日(周一)晚8:00《君子之道》

A6AD6D14E8C69A651FC8FA9B9C644511

南京市上元中学

2022年9月21日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