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学习随笔(十)
发表日期:2009/12/1 13:28:16 作者:蔡军 有1756位读者读过
北京之行学习随笔(十)
一堂体现友善用脑的课
上元中学 罗明
来京挂职观学习的时间已过大半,期间虽然多数时间是在挂职学校学习,但“友善用脑”课题组的负责同志,为了让我们的学习更充实更丰富,利用了七整天的时间,组织我们听了五场专家报告,一场音乐会,一次沙龙研讨,两次学习观摩,一次博物馆“穿越”活动。系列的学习和活动安排,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使我们对友善用脑有了更多高端和全局的认识,对友善用脑在新课改中的有效运用有了更多的感性思考。在此,我代表此次来京所有挂职学习的同志,对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周到安排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友善用脑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下面向大家介绍一节我听到的较好体现友善用脑的物理课。
一、具有个性的思维导图
有人说思维导图就是“知识体系图”,我认为不尽然。11月25日,在北京北达资源中学,我听了何艳阳老师上的一节《声现象》的物理复习课。听完课后,使我对思维导图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前何老师用“声波”的形式,在黑板上向同学们展示了堂课教学流程的思维导图,通过“学生预习导图展示”、“小组活动”、“声的体验”、“视野拓展”四个环节,生动形象地把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及内容传递给了学生。再看学生的预习导图,表现形式就更丰富了,有的是大树状,有的是机械链,还有的是卡通故事,总之是形式各异。由此,首先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思维导图具有形象性,它比由“大括号”、“小括号”、“大一、二、三”、“小1、2、3”等抽象的符号组成的知识体系图,更能让学生识记、理解。其次,思维导图具有个体性。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形式来表现所学知识,这不仅体现了学生在兴趣倾向上差异,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把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转化为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记忆,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复习、归纳、整理,无疑是有实效的。
二、适当的背景音乐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环节的需要,播放适切的音乐,以舒缓学习过程中的疲劳,调节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很大帮助。但在什么时间播放,播放什么样的音乐,播放多长的时间等问题上很有“讲究”。在何老师的这节物理课上,共播放了三段音乐。课前,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播放了一段轻音乐,约3分钟左右。课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播放了一段较为动感的音乐,约2分钟,让学生“画”音乐。在拓展练习播放时轻音乐,使学生在背景音乐下阅读并思考情境材料,约4分钟。我虽然没有听出播放的是什么乐曲,但感觉三段音乐的使用是恰到好处。在此前的一些课上,有些老师是在归纳小结堂课内容时,让学生边“冥想”边播放背景音乐,也有同样的功效。至于“健脑操”,在何老师的课上并没有使用,但我倒觉得,如果有一套或几套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不妨利用课间时间,像做眼保健操那样使其制度化常态化,效果不是更好吗?
三、巧妙多感官教学
“运用身体的所有部分,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把枯燥的事实扩展开来,变得多姿多彩,生成超强的记忆力”这是多感官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何老师的物理课上,围绕“声现象”,分6组进行了小组活动与展示。第一组“水杯敲击”、“剪吸管”,第二组吹自制的“排箫”和“竖笛”,第三组敲锣捶鼓,第四组小品表演“地震救生”,第五组听音乐画画,第六组用肢体语言表现“声波”的传动。作为观摩课,以上6组活动设计,不难看出,课前,老师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这是正常的,但在准备的过程中,老师把“使用多感官教学”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听音乐画画”和用肢体语言表现“声波”的传动这两组活动,设计富有创意,它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感觉间的“迁移和转换”。在6小组完成活动展示后,何老师还让所有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在听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片段后,老师告诉同学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是在贝多芬的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同学们一定会问,在失去听觉后,怎样还能“听”音乐?下面同学们做了这个实验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实验器材,一支竹筷,一个小闹钟。要求用竹筷的两端,一头顶在闹钟上,一头顶在自己的牙齿上,然后捂紧自己的双耳,去“听”闹钟发出的“滴嗒”声。学生在做实验时,我也上前凑了一把“热闹”,结果感到用这样的方法去“听”声音,比用耳去听更清晰。说实在的,这个实验,对我的触动真的是太大了。在同学们做完实验后,老师在屏幕上投影出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时的“工作照”。看到“工作照”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而学生却在静默中不仅理解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道理,而且对贝多芬、对《命运交响曲》也有了更多崇敬和更丰富的解读。我想对学生的触动也一定不会小。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