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学习随笔(七)
发表日期:2009/11/18 14:25:13 作者:蔡军 有1666位读者读过
北京之行学习随笔(七)
学会“放心”
上元中学 罗明
11月14日经李荐主任的安排,我们来北京挂职的一行10人参加了商务出版社《冬吴相对论》新书发行会。书作者梁冬、吴伯凡两位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道“冬吴相对论”栏目)来到现场,向来自全国各地喜爱这档节目的听众进行了答谢。该档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至今已整100期,《冬吴相对论》一书就是对梁冬、吴伯凡百期播出内容的归纳整理。新书发行会期间,两位主持人用睿智风趣语言和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并从个人的视角,用大众化得语言,深入浅出的回答了当前关于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他们在谈话过程中多次提到放心,这让我有所感触。
什么是“放心”?
放心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但很少有人去仔细揣摩个中的意义。心放不下,一定是“悬心”“提心”或是“分心”,凡此种种都是心不定的表现。心不定,神就不宁,神不宁,做事说话就会漂浮。所谓“放心”就是不想昨天,也不想明天,关注今天,关注现在,关注此时此刻你正在做的,并调动全身的所有感官,感受你的“正在”,这就是“放心”。“干完活后我在洗手”,此时你不要想干活的结果,也不要想干活的意义,而是用心体会水龙头中流出的温水,滑过指间的惬意;用心体会洗手液涂抹在手上的滑腻和淡淡的清香;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要活在当下。只有活在当下,把握今天,把握现在的每时每刻才能使明天放心。
“放心”有何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放下心”的人是很少的,如果有,那可能只是传说中的得道高僧,但对“放心”一词如此解读,确有其现实意义。紧张是人们经常的一种情绪体验,如在公众场合讲话,之所以感到紧张,就是放不下心来。担心自己讲错话,看重别人的评价,总觉得自己语言不美,体态不大方等,如果此时能放下心来,想的只是自己讲话的内容,体验的是内容中的情境,用的是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个真实的自我,自己感到“舒服”,别人也不觉得“别扭”。可以说,不自信就是若干个不放心的集中流露。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对学生不放心,表现在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又讲了,该做的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其结果必然是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突破,长期以往,学生厌听、厌做、厌学,一个字“烦”。究其原因,就是对学情缺乏了解基础上的不放心所导致的。我们要学会放心,相信学生,要放心让他们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合作、探究、展示,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学生,收获放心学生所带来的成果。
怎样才能做到“放心”?
在和他人的交流相处中,发现很多人感到工作压力大、事情多,嫌烦,对一切没办法放心。“禅定”是佛门术语,“禅”字的解意就是告诉人们学会“简单”。“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要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心”。在现实生活中,当事务缠身,工作无头绪,显得烦躁不安时,不妨先让自己静一静,努力地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放下诸多的“不放心”,只是全身心地去感受当下的我,“我是谁?”“我在哪?”,把烦多的事务理一理,分出轻重,排出先后,认真做好当下的事,你会突然发现,原先的“纷乱”“浮躁”变得“有序”“淡定”了,盲目的自我变成了真实的自我,潜在的自我显现出了公开的自我。身处转型期的社会,面对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学会“放心”,用一份“淡定”对工作、对学习、对家庭,不就是活着的意义吗?!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