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学习随笔(三)
发表日期:2009/11/4 16:46:19 作者:罗明 有1058位读者读过
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沙龙
——北京之行学习随笔(三)
得知今天下午在15中(北京市重点中学)有一个宣武区“新锐校长沙龙”活动,主题是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我感到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和宣武区教委联系后,我们一行10人,有幸获准去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开始前,校长邰亚臣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学校的博物馆;活动开始后,邰校长作为东道主,结合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进行了主旨讲话。然后各与会的校长纷纷发言,会场气氛热烈风趣又不失有序深刻,谈笑间不时迸发出校长们智慧的火花。3个小时沙龙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走出会场沉思良久,体会有二:
之一:有感于邰亚臣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独特的理解与建树
校园文化在当下是学校加强“软实力”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品位低、重复建设、“花”而不实、内涵贫乏等现象,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该校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所借鉴。
邰校长认为,不管学校办学有何特殊性,作为育人的场所,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培养师生的阅读精神或者叫学术精神,这是共性。学校文化必须要和书有联系,否则就是学校的耻辱。为此,学校建成了自己博物馆,馆内展出的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是大师级以上作品。像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真迹也陈列其中。
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学校从100多名学生自愿者中,选出20名,每人负责一幅名作的解读,学生个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出关于“名作”的相关资料,并在开馆日担当解说员。资料和解说词规整后,就成为学校的校本教材(这一做法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区乃至全北京市的一大特色)。
学校还善于为教师发展创造平台,为喜欢诗歌的化学教师出版“诗歌集”,为喜欢摄影的历史老师出版“摄影集”,为学校的门卫干事出版“剪纸集”,并把它们放在图书馆内。凡此种种旨在营造“意静心香”的读书氛围。
校园文化的表达讲究精准、规范。学校请著名的设计公司,运用视觉文化系统(VIS),对大到校徽、班徽小到信笺、邀请函、校长名片以及各类具体的宣传标识等都做了规范精致的设计,并都附有“使用说明”,目的就是要让校园文化得到精准地表达和严肃规范的使用。
之二:有感于沙龙活动中校长们的发言与辩论
沙龙作为一种活动形式,目的是让与会者能在一种宽松的氛围里,自由、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时我们也组织一些沙龙活动,但发言中好话、顺耳话、套话较多。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中较少有碰撞的“火花”。在此次沙龙活动中,这些“新锐”校长们,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思考有深度,视眼有宽度,认识有高度,让人折服。对认识中存在的分歧,不回避,不惧权威,甚至不给“面子”,敢于直言,使大家对“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的认识,在争辩中不断趋于完善。特别是校园文化在定位、载体、表达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共识。我认为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沙龙。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